据公开数据显示,小程序日活跃用户数已达1.7亿,上线的小程序总数超过58万个,其中,交通出行、电商购物、工具、生活服务、IT科技是小程序数量最多的五个行业。
根据整个行业的观察,小程序在经过不到400天的发展后,从商家的一项营销功能转变成为商家的“标配”,这一重大的转变足以颠覆其它电商平台,而小程序也将成为电商的主战场。
按照行业相关人士深度分析,到2018年年底,小程序的日活跃用户超过6亿完全不成问题。而6.18亿这一数量,是2013年整个中国网民的数量。
“微信互联网”和“小程序互联网”将是2018年真正“看得见”、“摸得着”的热词。电子商务正迎来以移动社交为轴心的增量市场,且这个增量市场的总量接近存量市场的两倍。所有增量市场的人全部在微信——微信互联网里,挖掘商业最典型的事情是小程序。
一、市场信号:增量市场是存量市场的两倍
“2013年到2016年,谁会谈还要做电商?冲进去做电商,冲进去一个死一个。到2016年、2017年,做电商又有机会了。为什么?因为增量市场来了。增量市场是存量市场的两倍。”增量市场比存量市场大,这就是新的电商的机会。
有一个典型的例子可以说明,很多人认为双十一已经做到了电商的顶,其实不是,今年春晚给淘宝带去的流量是双十一的15倍。为什么?因为增量市场在看春晚。春晚当天淘宝宕机了。服务器和客服都爆了。因为有大量电话询问怎么下单,怎么付钱。大部分场景是,儿子为父母下载了App。但父母不知道怎么下单。他们真的没有在线上买过,所以这是增量市场。”
对于小程序的热,从2016年9月22日,张小龙第一次在朋友圈提到小程序至今的400天内,小程序共完成68项重大更新,尤其是下拉唤起小程序、小游戏发布等,让小程序触达微信生态圈的基础设施成型。
目前实际使用小程序的日活跃用户应该有超过2.5亿。到2018年结束的时候,每天使用微信小程序(不包括支付宝小程序、微博小程序、淘宝小程序等在内)的访问量超过6亿没有任何问题。
小程序用户的增长逻辑,除微信内部应用的支持外,另一个主要的动力则是源于“移动社交”已成为国人的第二个生活方式。甚至可能是一些人最重要的消费场所。
这些变化意味着新的市场和机会产生。所有人都看到了社交电商的快速成长,对淘宝和京东等中心化平台构成的压力,正在成为“去中心化”社交电商企业的集体野心。
那么,为什么小程序是一种机会?因为电子商务正来迎来以移动社交为轴心的增量市场。分析过去移动互联网应用的指数级爆发背后,都少不了四类人群:小镇市场、高端消费、少年、中老年。这是构成移动互联网的增量市场客源。“这些用户全在微信里,微信红包等场景使得微信里都有了钱。”目前,微信10亿月活跃用户,微信支付每天8亿笔支付。
二、All in 小程序?Now or never.
数据上看,小程序电商已经不再是概念,而是抢滩、掘金的现在进行时。
根据官方数据,京东在微信小程序上做了1000亿,“淘宝客”做了4000亿,加之拼多多、云集、自媒体大号等,整个小程序生态链早就超过万亿。
做电商,本质是解决三环节:货源、运营、用户和流量。“中心化”平台电商,用户和流量始终是头等大事。但是,线上流量红利已过,线上流量获取成本不断高企。为此,很多商家都希望小程序是另外一个流量来源。
小程序是微信内部的应用,首先不会触及不了微信生态圈。其次,小程序是应用,是一个工具,不要太过于神化,认为做小程序就有流量了,就有生意了。对于小程序整体的投入和认知要理性,小程序的优势是可以在微信内便捷地获取和传播,且具有出色的体验,但小程序核心在于内容,企业要获取流量和交易,核心在要做好小程序里的内容,才能让小程序更便于传播、分享。
小程序电商的爆发期,取决于微信平台。小程序的核心在于内容,这也是为什么现在除了一些游戏之外,没有看到太好的小程序案例。
三、以小程序为轴心的社交电商,相对App、H5等有多方面优势
1、展示能力有限,小程序展示能力更好,用户体验提升,能带来更高的购买转化;
2、小程序记录留存,能带来老客主动复购和犹豫复购,提升综合转化率;
3、小程序打通了支付,包括客服能力、支付能力、引流入口等底层基础设施已完善,比如引流方面,商家除通过广告、微信搜索之外,还可以基于小程序通过“附近的店”获取新客。
流量正是中心化平台电商和社交电商的最大区别。
四、中心化平台和去中心化的生态
“引流”最重要,有流量才有运营。因此,所有的平台公司都是广告公司。中心化平台重要的是运营。口诀是干两件事:第一,不遗余力的获取流量,并让用户养成行为习惯。第二,封闭性的匹配需求和商品,让商家只能围绕着流量竞争。
去中心化的生态,最重要的是产品和服务。天鸽电商小程序服务的思路是帮助商家不断地私有化顾客资产,形成私域流量;商家要做的是为单个客户提供更多服务获取更大价值,通过丰富的营销手段让老客户带来更多新客户。这意味着,去中心化的小程序电商,一是依赖微信微生态的协同,二是依赖商家对内容的运营能力,内容能力的差异会导致终局天差地别。